中文

郑法祥

类别:京剧艺术家 知名艺术家

        (1892——1965)工武生。学名涵宇。祖籍直隶故城(今属河北),生于上海。父郑祥泰系直接梆子演员,工武生,擅演悟空戏,艺名“赛活猴”。法祥艺承家学,曾名“小活猴”。幼年随父在天仙茶园练功习艺,受到潘月樵、王鸿寿、李春来、沈韵秋诸多前辈熏陶、培养,打下深厚基础。初时应工二路武生,衬托紧凑,配合严密,得到李春来的称赞和器重,并与周信芳、赵如泉、张桂轩、王益芳、刘奎官等合作多年。由于勤修苦练,奋发上进,再加前辈提携,终从二路武生跃为头路武生,兼演红生戏,与黄玉麟、陈嘉祥、孟鸿茂等演出于上海、杭州、宁波、广州、福州等地,颇受赞许。以后专攻悟空戏,首创《金刀阵》和演出以孙悟空为主角的《摇钱树》、《泗州城》等戏,负有盛名,久演不衰,成为代表作。1926年与小杨月楼、尹九霄等赴日本东京演出,以《摇钱树》招待各界,《金刀阵》、《水帘洞》、《闹天宫》为3天大炮戏,反响强烈。1929年开始在黄楚久出资建造的齐天舞台上演连台本戏《西游记》,长达数年,共有20本之多,名满江南,影响深远,遂成为郑派悟空戏创始人。
        郑派悟空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,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大气磅礴,威严勇武,有慈有狠,亦庄亦谐。在表演上远远出超出了在动(走身段)时把武生动作缩小,在静(亮相)时加进一些猴形的传统格局,而是另创一套与其他任何角色行当不同的、属于孙悟空特有的表演技法。为了完成这套技法的创造,他广征博引,锲而不舍,不仅观摩学习杨小楼、尚和玉和昆曲演员郝振基等的悟空戏,而且向同辈学、晚辈学,甚至向拉大幕的学,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去学。他努力提高文化素养,精读、细读小说《西游记》,通晓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和艰难经历。他借鉴生活,仔细观察猿猴的行动坐卧。他探本穷源,远到福州齐天寺去瞻仰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的法相,并请画工临摹下来,供奉家中,作为塑造孙悟空形象的蓝本。他为了移步换形,丰富角色的形体动作和武功技巧,曾向武术界名师求教,专程与杭州海潮寺拜访宁空法师,结交上海武术家王子平。在研练孙悟空表演的几年里,他暂时停演了所有的悟空戏,专心致志切磋琢磨,最后终于创造出一套别开生面的悟空戏表演艺术,为丰富京剧艺术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        郑派悟空戏共34出,计有《悟空出世》、《刀劈混世魔》、《水帘洞》、《闹地府》、《大闹御马监》、《闹天宫》、《两界山》、《鹰愁涧》、《黑风山》、《高老庄》、《黄风岭》、《流沙河》、《大闹五庄观》、《三打尸魔》、《黄袍怪》、《平顶山》、《乌鸡国》、《火云洞》、《黑水国》、《车迟国》、《琵琶洞》、《双心斗》、《三调芭蕉扇》、《悬丝诊脉》、《智盗紫金铃》、《盘丝洞》、《无底洞》、《豹头山》、《金刀阵》、《泗州城》、《摇钱树》。34出皆有不同特色,精彩纷呈,各尽其秒。
        20世纪40年代初,因年迈体衰退出舞台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在一些大型晚会中作出过多次表演。1951年为抗美援朝举行捐献飞机大炮义演,演了《泗州城》。1952年在上海的京剧老艺人举行示范演出,演了《金刀阵》。1959年在上海京剧院内部又演了《闹天宫》片段,无不收到异常热烈的剧场效果。1954年先后受聘到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学校沈阳分校、中国戏曲学校和上海京剧院传艺授徒,先后拜其为师或受教育有李仲林、陈正柱、侯正仁、李可、李元春、小王桂卿、小高雪樵等多人,再传弟子有严庆谷等。196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郑法祥口述、刘梦德记录整理的《谈悟空戏表演艺术》一书。